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19 11 14 左永安顧問 台大 台師大 EMBA Netflix 推出了整理專家近藤麻理惠系列節目,協助客戶掃除凌亂,打掃衣櫃、把衣服摺成可以立起來的模樣,成為近來美國最熱門的潮流。 不僅知名網站 Buzzfeed、今日心理學期刊、財星雜誌紛紛介紹「近藤效應」,還延伸出各種新的討論,包括舊物回收中心物資變多,或者因為極簡主義流行讓不能斷捨離的人的心裡更為憂慮。


2019-01-29《經理人月刊》副總編輯張玉琦
ShutterStock

Netflix 推出了整理專家近藤麻理惠系列節目,協助客戶掃除凌亂,打掃衣櫃、把衣服摺成可以立起來的模樣,成為近來美國最熱門的潮流。

不僅知名網站 Buzzfeed、今日心理學期刊、財星雜誌紛紛介紹「近藤效應」,還延伸出各種新的討論,包括舊物回收中心物資變多,或者因為極簡主義流行讓不能斷捨離的人的心裡更為憂慮。

近藤收納法(KonMari method)最初來自於他的著作《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近藤從五歲起就迷上整理,經過苦心鑽研後,才覺得「心動」是唯一正確的取捨標準。

書中曾提到,近藤到客戶家中進行一對一指導時,她總是穿著正式套裝,並先向房屋致意,也就是找一塊空地坐下,閉眼感受家中的氛圍,「這樣做,這個家會告訴我該怎麼整理。」實際在影集中,看近藤執行這個儀式,最初會令觀看者(我承認就是我)感覺有點不安,畢竟提到「房屋的能量」等等,似乎不是客觀理性的收納技巧。

不過對客戶來說,這個儀式其實能幫助他們靜下來思考,

  自己理想中的家應該有的樣貌,讓房子不只是房子,而是成為自己的家。

收納物品,是整理你對於家庭和關係的想像

在每一集節目裡,你可以清楚知道近藤的收納流程與大原則,而且因為他去的是一般人的家庭,觀看者很容易興起「我也能嘗試看看」的想法。不過,我看完影集的主要心得是:
這不是一個獵奇介紹垃圾屋的影集,也不是收納祕技大集合,而是進入不同類型的家庭(我相信是刻意區別類型),梳理不同家庭成員的想望。
影集中某個家庭從大房子搬到小城市,所以東西多了很多。在整理過程中發現,這個家庭由媽媽負責大部分的整理工作,所以全家人的東西在哪都要問她。所以這一集的核心問題便是,如何讓孩子們有一塊自己的地方,讓他們學習為自己的物品負責任?他們該如何知道所有物品的位置,並將東西物歸原處?

有一對男同性戀情侶,為了第一次邀請父母來家裡吃飯,才想運用近藤的方法把東西收好,展現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的模樣。還有一對女同性戀剛結婚買了房子,本來他們同居時的東西都混用混放,現在則要學習有個別的空間和共用的空間。 

無論是哪個情境、哪種家庭,都在整理過程中攤開對於家的期望和價值觀,藉著同樣的原則互相校準對齊,找到適合彼此的相處方式。

代表快樂回憶的物品,不見得要帶去未來

怦然心動的整理術核心在於,提供一個選擇物品的標準。如果這個東西讓你「心動」(spark joy),那就可以留下。與其說觀眾得到收納的技巧,不如說得到梳理自己與物品關係的方法。

其中好幾集的主人都有囤積物品的習慣(這時不由得要說美國人的家也太大了吧,要是台灣根本不可能放得下這麼多東西。)有個媽媽在家裡每個房間裡擺滿了聖誕裝飾,像是小矮人、胡桃鉗木偶、聖誕老公公和雪橇等。她說自己非常喜歡聖誕節,希望節日氣氛濃厚。

另外一個鞋控爸爸,為了迎接將出生的小孩,必須面對如何收納他收藏的上百雙球鞋(還有些連穿都沒穿過就劣化了)。

當有人表示「我這些都要留下」時,麻理惠不會反駁,而是先同意對方,「這個方法不是要你丟,而是好好選擇要留下的東西。」接著再問,哪些東西你想一起帶到未來呢?通常這時對方就明白,自己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

成為像麻里惠一樣的人物!4 個形象小提點

最後想說一下,Netflix 將近藤的形象打造非常成功。

到別人家裡去指指點點(?),還要說自己是專家的工作,很容易引人反感,但影集中她非常嬌小親切,有時客戶陷入物品當中,他只是從旁協助,把主控權留給客戶。

我覺得以下 4 點帶給他不小的幫助:

1.白色衣服:相較於強調專業的黑色衣服,白色衣服更有親切感。

2.眼神接觸、保持微笑:即便需要翻譯,但他永遠都是看著客戶保持微笑和聆聽的姿態。


3.優雅:看到客戶家中雜亂的樣子,他的招牌回答是笑著說「I love mess!」(而非皺眉說要來解決問題)並且肯定每一個人都能夠運用她的原則,打造理想的家。

4.溫柔:當每個人表達自己不想丟掉某些東西時,他不會幫對方決定,也不會反駁。

他會以提問的方式引導,把決定權留給客戶。只有當客戶問她什麼東西該如何整理時,才會主動陳述方法。

參考資料 / Psychology Toda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