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問起「你的公司有沒有賺錢?」你可能要翻出公司的損益表,查看最下方的淨利數是正或負,正值表示賺錢,負值表示賠錢。但當被問到「這個月要賣出多少件產品,才能打平成本?」這時你就需要運用損益平衡點(Breakeven point,簡稱BEP)來求算。
BEP是指在一定的價格下,需要多少銷售量,或要多少營收才能不賺不賠,當公司的淨利「剛好等於零」時,就稱作「達到損益平衡」,此時公司的收入等於總成本(包括費用、支出),低於BEP表示公司賠錢,超過損益平衡點,公司才開始賺錢,超出平衡點以上的銷售量或營收愈來愈大,表示公司愈來愈賺錢。
BEP銷售量的公式為「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單位邊際貢獻=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與銷售量(產量)無關,例如:折舊;變動成本,
隨著銷售量增加而增加,例如:原物料成本。由於產品規格不只一種,
所以必須進一步求算BEP營業額,
其公式為「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營收)」,
也就是全公司要做多少生意,才不賺不賠,因此,BEP等同於最低營業目標。
營收-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淨利,而邊際貢獻=營收-變動成本,
貢獻愈高表示做愈多賺愈多,所以邊際貢獻是公司
「可用來回收成本並產生利潤」的部分,
產品最低訂價須大於單位變動成本,邊際貢獻出現負值,會賣愈多賠愈多。
桃園機場捷運營運一年多就開始賺錢,據統計,
每日只要載客人數達6.2萬人,就可損益兩平,全民多半都不相信,
究其原因是桃機原始投資經費2,300億元,全由中央買單,
因此才有盈餘;原始投資資金不是免費的,而是納稅人的錢,因此,
必須要計算投資成本,若把投資所產生的折舊、利息等計入固定成本項下,
則桃機營運,勢必由盈轉虧,而原訂的損益兩平載客人數,
便有被扭曲與失真的情形。
同樣的,民營企業擴充設備之後,折舊費用(固定成本)上升,
公式上方分子增加,若分母不變,BEP必將升高,在其他因素不變下,
銷售量若未同步增加,現有利潤將無法維持,故投資前應詳加分析,
不宜冒然下錯決策。
一年一度的營業目標,老闆常期許來年不但要拚損益兩平,
且營業還要逐年成長。在可預見的未來:調高基本工資、材料成本
與電費雙雙上漲、況且我國與各國多未簽訂FTA,須額外負擔關稅成本,
連同一例一休,總成本上升的幅度遠大於售價上升的速度,
致企業獲利減少,邊際貢獻降低,BEP升高,想要維持原利潤,
唯有提高營收來彌補,這也就是老闆要求逐年調高營業目標的真正用意。
損益兩平愈低愈好,如何降低BEP的量,一從降低分子(固定成本),
一從提高分母(提高售價與降低變動成本),雙管齊下。
由於調高售價,掌控在客戶端,執行不易;降低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立即進行,然固定成本皆已固定,降低空間有限,
最後只有從降低金額大的變動成本(材料、電費等) 著手。
BEP和產品訂價、營業目標訂定與投資決策密不可分,
很多企業不會計算BEP,甚至產品沒有邊際貢獻,還在衝量,
以致於將賺錢產品的利潤,侵蝕殆盡,錯誤的決策,確實比貪汙更可怕。
(作者是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