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2019 01 08 左永安顧問 《產業創新條例》及《公司法》左記歐洲黃金牛蒡茶 脆片 台大 台師大EMBA TTQS ICAP 職能基準 左記歐洲百年商行 左記歐洲百年進出口商行 中華網紅協會 號稱全球註冊用戶4000萬人、擁有破萬簽約直播主、一度有機會成為台灣首家即時互動影音獨角獸的M17,傳出無預警裁員70多人,比重近兩成,集團營運長張牧寧據傳已離職。這是繼2018年6月在紐約證交所掛牌失利,短短4天倉皇下市後,M17再次的重大挫敗。M17一開始設定市場就決定避開大陸,以日本、南韓、香港、台灣及新加坡等5個地區為主,先搶下海外市占,再轉攻大陸市場。《日經新聞》調查,2018年全日本熱銷商品排行榜,抖音(Tik Tok)高居第2位,僅次於9月引退的安室奈美惠,可略窺一斑。2018年2月行政院更是推出「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打算未來每2年至少孕育出1家獨角獸新創,進而打造台灣成為亞洲新創資本匯集中心。



號稱全球註冊用戶4000萬人、擁有破萬簽約直播主、一度有機會成為台灣首家即時互動影音獨角獸的M17,傳出無預警裁員70多人,比重近兩成,集團營運長張牧寧據傳已離職。這是繼2018年6月在紐約證交所掛牌失利,短短4天倉皇下市後,M17再次的重大挫敗。這不但是台灣新經濟模式嚴峻的考驗,更是經濟發展警訊。
對M17這類線上影音直播平台來說,市場挑戰特別激烈,尤其在大陸鬥魚、虎牙等競爭壓力下,處境更加艱困。M17一開始設定市場就決定避開大陸,以日本、南韓、香港、台灣及新加坡等5個地區為主,先搶下海外市占,再轉攻大陸市場。問題是,搶攻海外市場依然要面對當地業者的競爭,資本豐沛的大陸影音平台同樣出海搶奪市占率,競爭並沒有想像中容易。換句話說,繞過大陸、直接搶攻全球市場,雖然政治正確,卻不太可行,避開大陸市場,卻避不過大陸競爭壓力。
以日本市場為例,M17日前才高調宣布,進軍日本短短1年多,營收數字已逼近台灣市場,2018年6月更搶下當地直播服務市占率第1名,前途看來一片大好,但為何年底卻又大肆裁員?營收跟不上燒錢速度,無法轉換成真實獲利是主要原因。加上另一類不須簽約直播主,由真正素人演出的新影音模式(如抖音的短視頻)快速崛起,意外成為市場寵兒,M17這類直播平台的客群被分流、客戶使用黏著度也快速下降。
根據《日經新聞》調查,2018年全日本熱銷商品排行榜,抖音(Tik Tok)高居第2位,僅次於9月引退的安室奈美惠,可略窺一斑。更不用說,11月獲得日本軟銀集團注資,估值高達750億美元的抖音母集團字節跳動科技(來自北京的新創企業),隨著抖音瘋狂席捲全球,已成為當前世界第一大獨角獸。
M17有辦法跟抖音競爭嗎?不能說全無可能,但成功機率極小。特別是這類新經濟模式的許多新產品,大部分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在還沒找到穩定的獲利來源時,亟需天使投資人與創投的支持,否則極容易資金斷炊,難以跨過死亡之殼。
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國的創新創業政策,普遍重視早期資金市場的主因。
台灣近年來為了迎上全球這股創新創業潮流,也積極研擬相關政策並鬆綁法規,包括通過創業天使投資方案、修訂《產業創新條例》及《公司法》以獎勵投資、廣設創新創業基地與早期投資基金等。2018年2月行政院更是推出「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打算未來每2年至少孕育出1家獨角獸新創,進而打造台灣成為亞洲新創資本匯集中心。只是,盱衡相關政策與措施,幾乎沒有一項政策與大陸市場或資金有所連結,甚至對陸方投資或前往大陸募資設下重重限制,明擺著不歡迎的姿態。
大陸創新創業發展快速,根據美國知名另類資產資料與情報公司Preqin公布的2018年第3季全球創投投資資料,大中華地區(以大陸為主)前3季的投資金額比重44%,遠高於北美地區(以美國為主)的37%,
CB Insights的全球獨角獸統計則指出,今年前3季美國產生29家獨角獸(比重40%),高於大陸的24家(比重33%),若以估值來看,大陸獨角獸的44%估值比重,遠高於美國的35%,代表在早期資金市場競賽中,大陸不比美國遜色。
對新創企業來說,市場與技術開發同樣重要,大陸在市場規模方面占有優勢,但在技術開發及市場經營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不足。簡單說,大陸市場夠大,「企業習慣吃快餐」,技術開發及市場經營需要耐心,正是台灣的機會。而且台灣1990年代資通訊產業發展的成功軌跡是寶貴的經驗,從上、中、下游全面串連起整個產業的供應鏈。不只是面對或提供產品給終端消費者(B2C),還包括解決相關企業問題或提供服務(B2B),讓整個產業生態系更加完整。特別是2B這端,有機會成為台灣物聯網時代的強項。若是能在這樣的基礎上,結合大陸的市場資源,相信更有機會挖掘出真正的「新藍海」。
M17的挫敗告訴我們,新經濟時代要拋棄意識形態,與大陸建立合作而非競爭關係,創造台灣對大陸的價值,才是台灣繁榮的機會。2019年想要翻轉台灣,突破經濟窠臼,還是得找到兩岸鏈結之鑰。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