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1 22:50經濟日報 劉順杰
朋友C提起公司少東,頗有怨言,因為剛接班的少東,經常一問三不知,和進門三不理,罵起人來口不擇言,讓C 氣得想跳槽,又怕辜負老東家的重託,詢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好好走人」。
我認為,新老闆和自己看法不同,有時不是很重要,做對事情才重要,與其盼望「有個性」的老闆採納建議,不如幫他做該做、且適合他做的事;想要老闆承認錯誤,乾脆讓他自行發現錯誤。
史記記載:秦始皇計畫蓋一座大苑囿(皇家遊獵園),大到多大呢?東到函谷關,西到陳倉,大臣們畏懼天威,不敢反對。優旃反其道向始皇提出多養禽獸的建議;賊寇來了,不用一刀一槍,只要放出糜鹿,就可以把賊寇頂死。
秦始皇聽了,驚覺自己的不切實際,於是打消主意;優旃故意提出「餿主意」,以自己的愚蠢點醒皇帝,比直接掃皇帝的興要有效的多。
二世胡亥繼位後,突發奇想要粉刷萬里長城,優旃故技重施,先誇獎為長城上漆是偉大的工程,因為上完漆後的長城壁面光滑,盜寇來了,連爬都爬不上。接著裝作大惑不解反問:「長城上完漆,可得蓋個超大的房子來陰乾,問題是怎麼蓋?」
胡亥想了想,覺得不好辦,最後放棄粉刷長城。
沒想到朋友突然說:「如果新老闆沒秦始皇那麼聰明,又比胡亥蠢,根本聽不懂,怎麼辦?」我說:「『秦始皇』看不下去,就會跳出來管一管。」
戰國時代的韓非,口才遲鈍,文筆第一,他認為:「『要說服老闆,不能光靠見識和口才,最重要的是掌握時機,了解聽者真正的想法。方法不對,等於對牛彈琴,滿口大道理當眾嗆老闆,表面聽了,不但不會做,還惹人討厭。』」
所以我的結論是:「假使不想『呆』下去,仍要好好講清楚以後再走人。」
話說回來,聽到逆耳的話,都要忍住不生氣,光是這一點,聖明如唐太宗也做不到。
貞觀八年(西元634年),房玄齡、高士廉向竇德素詢問北門工程內容,竇德素因為該工程牽涉太宗,於是向太宗回報有人關切。太宗聽了很生氣,警告房玄齡和高士廉少管閒事,房、高二人立刻向太宗請罪。
魏徵聽到這件事,非常不以為然,對太宗提出諫言:「臣搞不懂皇上為什麼要怪他們,更搞不懂他們為何要道歉?北門工程發生困難,他們知道了,自然要幫皇上完成,如果工程非必要,就應該啟奏停止工程,這才是君臣的道理。」
太宗聽了覺得很慚愧,不再追究這件事。
當部屬的人,提出好建議要講技巧,不是純粹拋難題,用來表示自己了不起;當老闆的人,對部屬的建議,不管中不中聽,只要有幫助,都要虛心接受,只有互相容納幫襯,企業才可能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