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的終身職副教授、Google Cloud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圖/史丹佛大學官網)
中時電子報
李靖棠
受限於過往刻板印象,女性在科學與科技的人才一直比例不多,但如今,愈來愈多女性選擇科學作為職業,也成功地在這塊領域上發光發熱。本文的主人翁李飛飛,不僅是一個實現自身「美國夢」的代表,更是一名打破家庭限制,如今在科技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優異青年科學人才。她的故事,也隨著Google重返中國大陸,決定在北京設立人工智慧(AI)研究中心,讓作為首席科學家的她,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現年41歲的李飛飛,出生於北京,幼年隨父母在四川長大。16歲隨父母移民美國紐澤西州,原本屬於小康的知識份子家庭,在美國被迫重新開始。為了存學費減輕父母的負擔,靠著端盤子、清潔工、收銀員等多種打工,讓她忙得不可開交。
在學校受到老師的照顧、加上自己的努力,讓她在高中畢業時,收到了常春藤名校之一、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電腦科學系的錄取通知,還提供全額獎學金,讓她得以圓夢進入大學就讀。
靠自己努力,透過獎學金完成夢想的李飛飛。(圖/中國新聞網)
當年沒進華爾街,如今卻成為美國人工智慧學界重要的專家之一,李飛飛選了一條繞道的遠路。(圖/新華社)
大學就讀期間,她仍為了生活而奔波,一到五在學校當學生,等到週末而回家幫忙,並透過和親友借款,成立了一家洗衣店,藉此賺取生活費和家庭開銷。1999年畢業,正好遇上華爾街(Wall Street)的大熱潮,高盛、麥肯錫公司等投資銀行都向她送出邀請,但她卻毅然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
放下一切、遠赴西藏學習藏藥,並在當地待了一年的時光。追求夢想後返回美國,李飛飛進入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讀人工智慧和計算神經科學領域的博士學位。
出席中國計算機大會演說的李飛飛。(圖/新華社)
小時候家境不寬裕,求學過程頗為辛苦的李飛飛。(圖/史丹佛大學)
取得博士學位後,獲得保羅與黛西獎學金(Paul and Daisy Soros Fellowship for New Americans, USA.)的支持,於2009年加入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電腦科學系,並在4年後獲得終身制的副教授榮譽。
李飛飛的研究領域主要為電腦視覺、認知神經科學、電腦神經科學和大數據分析,在當時發展已有20多年的電腦視覺正陷入瓶頸,被視為「無前途」的領域。但李飛飛卻一頭扎入,從識別字典和改善演算法開始,一步步讓電腦視覺與人工智慧發展。
出席Google AI論壇的李飛飛。(圖/和訊網)
谷歌AI專家李飛飛(圖右)與大陸著名主持人楊瀾(圖左)出席論壇。(圖/中國新聞網)
已在《自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多個頂級期刊發表論文,並創立視覺網專案(ImageNet),利用電腦辨識千萬張圖片,讓她先後獲得IBM研究獎,並在2016年被紐約卡內基協會選中,頒發全美40大優秀移民獎給她。
李飛飛的丈夫也是她的同事、史丹佛大學視覺與幾何研究室的西爾維奧薩瓦(Silvio Savarese)教授,兩人現育有兩名子女。
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不少校園的人才也紛紛被挖角至實業界。
而李飛飛也因為休兩年期的「學術假」,於2017年初正式宣布加盟Google Cloud,擔任首席科學家。並在2017年12月的開發者大會上,宣布Google將重回北京,並在此成立AI人工智慧中國研究中心。不過,可能骨子仍有學者的嚴謹性格,每回面對與人工智慧有關的「軼聞」提問,她幾乎都以「不清楚」帶過,鮮少會有天馬行空或誇張的言論。
(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