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崛起,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日前於研究報告中指出,2035年,上海將取代巴黎,躋身全球第5大城市經濟體。屆時,排名前10大的世界巨型城市中,就有4個來自中國,這也說明了世界經濟的重心正在向東方移動。
鳳凰網報導,18年後的世界城市格局會是怎樣一番景象?西方國家的城市能否還可獨領風騷?對此,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Mark Britton在1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當前已經占全球活動近60%的前780個城市,在未來約20年的時間內將增加近5億人口和32兆美元的經濟產值。
Britton說:「世界的城市中心將繼續向東方轉移,特別是西方一些城市的增長可能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制約,某些城市的人口甚至會減少。」
Britton認為,2035年,全球大城市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動,過程中的大贏家將是新興亞洲,尤其中國在2035年時,上海市將會擠下巴黎,成為世界前10大城市的第5位。另外,擠進前10大城市的中國城市,還有北京、廣州和天津;而進入全球前20的中國城市有深圳、重慶、蘇州。
另一方面,亞洲城市在總體經濟產出上,預計將在大約10年左右的時間裡超越歐洲和北美城市的總和,說明了經濟實力天平的傾斜變化。而在10年前,西方城市的GDP總和是亞洲城市的兩倍。
Britton表示,儘管中國之外的其他亞洲城市也會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譬如到2035年,孟買和吉隆玻等地的GDP將增加4.7兆美元。但是,中國的城市在此期間將增加約14兆美元,並且在已經上榜18個城市的基礎上,還有15個城市將進入全球100大城市。
華爾街見聞報導,按照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預測,18年後的中國城市經濟版圖中,「北上廣」依然是前3大城市,而近期增長力道強勁的深圳只是中國第5大城。另一直轄市天津將成為中國GDP第4大城市,原因可能是受益於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非首都功能疏解。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