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真義解說
一、導論
《陰符經》,全稱《黄帝陰符經》。據傳是唐代道士李筌在河洛陽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所發現。成書年代不詳,是後人依託黃帝之名所著。《陰符經》總共三百餘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用)。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開萬世修真之路,大露天機。其言深奧,其理精微,鑿開混沌,剖析鴻濛,演造化之秘,闡性命之幽,為古今來修道真經。其言洞察精微,極天人之蘊奧。帝王得之以御世,兵家得之以制勝,術家得之以成變化,縱橫家得之以股掌人群。
此經是道教主要經典之一。以簡練的文字,根據天道、物理等奇正反復、陰陽互變、動靜互用的原則,來說明應用在人事上的原理,包括了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社會等等人際關係的事務。《陰符經》中有養身修心之道,有富國安民之法,有強兵勝戰之術,有明哲處世之方。是黃帝總結宇宙自然之道,物質陰陽調和矛盾,守靜之法則,奇門遁甲之測算來取得自身調節,富國強民,戰爭取勝的目的。《陰符經》所說雖屬人道、天道之境界,但值得傳頌,可作為修人道、成天道,入佛道之根基。
《陰符經》,全稱《黄帝陰符經》。據傳是唐代道士李筌在河洛陽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所發現。成書年代不詳,是後人依託黃帝之名所著。《陰符經》總共三百餘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用)。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開萬世修真之路,大露天機。其言深奧,其理精微,鑿開混沌,剖析鴻濛,演造化之秘,闡性命之幽,為古今來修道真經。其言洞察精微,極天人之蘊奧。帝王得之以御世,兵家得之以制勝,術家得之以成變化,縱橫家得之以股掌人群。
此經是道教主要經典之一。以簡練的文字,根據天道、物理等奇正反復、陰陽互變、動靜互用的原則,來說明應用在人事上的原理,包括了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社會等等人際關係的事務。《陰符經》中有養身修心之道,有富國安民之法,有強兵勝戰之術,有明哲處世之方。是黃帝總結宇宙自然之道,物質陰陽調和矛盾,守靜之法則,奇門遁甲之測算來取得自身調節,富國強民,戰爭取勝的目的。《陰符經》所說雖屬人道、天道之境界,但值得傳頌,可作為修人道、成天道,入佛道之根基。
內外契合,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故稱陰符。心深微而無所不見,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惟深微而能照,其斯謂之“陰”。執自然之行以機。機變通而無所繫,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變通而能契,斯謂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機,而“陰符”之義盡矣。陰符經即神明暗運, 黙契造化之道, 人與天合, 一動一靜, 皆合天機。人事必須暗合天機,不違自然之道,切應盜機,則能功成事遂。
《陰符經》共四百餘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內容是闡述天道與人事的關係,《神仙抱 – 演道章》 。中篇主要內容是論述富國安民的道理,《富國安人- 演法章》。下篇主要內容是論兵法戰術的,《強兵戰勝 – 演術章》。此書大抵言天地陰陽運行變化,與人事之間有相生相剋之辯證關係,蘊含無窮機變。這些思想對於我們研究宇宙大自然變化規律,養心修身,謀事策略都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上篇經文 天道與人事的關係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天性,人心;人心,機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三、上篇經文 真義解說
3.1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此句是全經的總綱領,為底下論說之所依據。此經所說,止於天道,道法自然。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奧妙,而神明默運,竊陰陽之氣,奪造化之權,可以長生不死,可以無生無死,然其最要處,則在能觀、能執。
此句是全經的總綱領,為底下論說之所依據。此經所說,止於天道,道法自然。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奧妙,而神明默運,竊陰陽之氣,奪造化之權,可以長生不死,可以無生無死,然其最要處,則在能觀、能執。
觀是以智慧觀察,是觀照實相之實智。觀是觀想,用心如鏡、照住照見。一樁事情從每個角度去八面觀察,才能真正明瞭事實真相。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法用直覺,不要用心意識思考,才是智慧照見。用智慧觀察,才能一接觸就明瞭,雖明瞭但不起心動念。
天是指宇宙萬有、森羅萬象。自然界甚至整個宇宙。道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天之道是大自然運行的規律、法則,是人力不可改變的客觀存在。執是執掌、掌握、遵行。如果能觀察天道運行的規律,並遵循天道之運行而修煉自身,一切修道的內容都可以包括在其中了,就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道法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無為、自然”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而是積極的事先作備,待時而動,恃機而發,乘勢而作,順應客觀事物自然規律的發展變化,從而做到有所作為,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
3.2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賊是殘害、傷害、破壞力量、偷奪。自然界運動規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壞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領悟宇宙這種關係的規律,以天道為人道的法則,則可以趨吉避凶,一切順利。
賊是殘害、傷害、破壞力量、偷奪。自然界運動規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壞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領悟宇宙這種關係的規律,以天道為人道的法則,則可以趨吉避凶,一切順利。
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大亨貞。這是大公無私、天下為公之謂也。天地知道,無吉無凶,無善無惡,吉凶善惡在於人心。順天行事,吉無不利。逆天行事,則生五種傷害 (順天則昌,逆天則亡)。五賊雖天地之所有,然造天地者亦此五者也。降而在人,則此心是也。能識其所以然,則可以施行於天地,而造化在我矣。故曰: 見之者昌。
古德解釋五賊為 “賊命,賊物,賊時,賊功,賊神”。宇宙自然界有這五種可能出現對人戕害的狀態。有害必有利,因此也存在著適應與運用,借勢發展的機會。天有五賊中的“天有”代表著一種必然趨勢,其意思即是講必然存在著五種對人的戕害。“見之者昌”是講人只要明白其中的原理,就可以避凶趨吉、見機行事。
1.賊命:命在這裡既指生命的機制,亦指生命的周期。意指萬物之所以有生機或生命力是因為道的運轉的作用,道通過萬物相食相養的食物鏈關係,來實現發展和歸源,從而實現循環利用的關係。“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生死是一個延續與轉化的過程。生命的過程有限,生之威脅也是天害,即“賊命”。命有定數,總有不如意,難以完美。死則可以變革,改進,也即進化。
2.賊物:意指異同,萬物的差別性,正因為有區別,作用不同,才會交流,也才會產生利益。例如樹上長的果子,並非你的勞動成果,你卻採下來吃了,對果樹來說這是賊物。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人心的慾望隨著外界的事物而生,也會隨著外界事物而死。一切的原因,也就是說聯繫人心與外界的介質是眼睛。人的慾望是為了獲取物質,而獲取物質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可是往往在人們追求物慾的時候卻會迷失方向,用錯力量。 另外人害物,物害人的例子。如開山造田,結果是水土流失、泥石流;圍海造田,結果是港口淤塞,河道不暢,造成洪水氾濫。
3.賊時:指陰陽循環不息、往復不絕,如天地四季循環,萬物生住壞滅循環。用在社會上則指興衰更替上,是有無相生的客觀規律中,道的運轉軌跡的體現,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作用之外。
天有日、月、四季,天的運轉就是有規律,守信用。時的功能是事物的發展必然有其時間性,如果拔苗助長,非但沒有效果,而且有害。對事物發展沒有容量去等待發展則有違天道。依時而動,按規律運作則可以事半功倍。而如果忽視四季交替的規律,進行農耕操作則會顆粒無收。“時”的另一層意思功效是守信用,天在運行時是有規律的,很準時。按照天理行事就是守時守信用。
信用和過程時間等待是“賊時”的要點。對於個人來講,包含著整個的人生發展過程,每一事物都必須有一定的時間發展變化,想“一蹴而就、一步登天”,那就有悖“時”的定律,就有可能被“賊”。如果“守株待兔”的等著“天上掉餡餅”,說是等“時”等“運”,那也無異於等死!“時”有時也包括更替、循環、周轉,要明白“時”的機理,並按照時的規則來辦事才不會被“時”所傷害。
4.賊功:指公私或講管理手段,天之至私,用之至公。陽光雨露,夫莫之令而自均,但具體到物種不同,天時、地利條件不同,道所付與的多少又不一樣,因而同一種作物生長情況也會各異,就是因為道的調節作用的結果。
賊功是賊恩。“恩生於害,害生於恩”。天地不恩而大恩生,幫助人度過苦難是正常的天理,施恩圖報反而會因此招來很多不良的後果。助人者,天自助之。在有危害時或處於危難時,才會感受到別人的幫助是恩惠。這是“恩生於害”的原理。 “害生於恩”,對別人的幫助和施捨一當成為常態則別人會將之當做是自己理所應當獲得的權利,一旦有所給便或減少則大多數人會心生怨恨。一旦怨恨產生,則很難消除。”一斗米養一個恩人,一擔米養一個仇人”。“功高震主”就是“因功生害”的例子。如果自己不居功或者不認為自己對別人有恩,那麼人在處理很多的人際關係上都會得心應手,可以避免因恩生害。
5. 賊神:客觀世界有些危害時很難覺察很判斷得到的,因此稱為“賊神”。“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其神之不神也”。人們知道天理神奇的地方,卻不知道天道看不出神奇之處的神奇。狂風暴雨、風調雨順這些都是大自然神奇的地方,人們容易認識到。而“盛極而衰”“滿則損”“損有餘補不足”等等天理,卻沒有很多人可以認識到。
鬼谷子,認為人是天地交合而生,因此人也具有天地的特質。人之命來源於氣,故命得長短在於氣。統帥心氣者為心,心有術則氣一。如果能夠心境平和,化合五氣,則人的智慧會大增,可以感知別人的想法,可以知前塵後事。這就是神。就是知道天理就是“盛極而衰”、“損有餘補不足”。當自己處於頂峰時要前往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處事,不要讓自己過於“盛”不要達至那馬上要朝衰敗轉化的變質頂點。
指陰陽的本質,或內在屬性,存在一切萬物中,是背後起作用的本質原因,用在社會則指民心的向背問題,表現為消長,也就是小大。賊神一發生變化,意味著事物的性質發生了本質的轉變,如社會來講就是改朝換代之時。賊命、賊物、賊時、賊功,所損害的只是一人一物之事,而賊神則是一個家、一個國、一個團體。
3.3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心,指修練人的心。天,指身外的宇宙。所謂的五賊,就藏在每個人的內心,而人受五賊的影響,當要反奪五行造化,必須要有修行才行,雖然我們知道在於一心之運用,但是沒經修練的心是起不了作用。而這心是空空洞洞,不執不失之道心。用這個心來反奪蒼天之能源,就是體外之宇宙。由於色身是有限,而宇宙無限,因此要從宇宙之中施行奪取,才能獲取無窮之造化。
心,指修練人的心。天,指身外的宇宙。所謂的五賊,就藏在每個人的內心,而人受五賊的影響,當要反奪五行造化,必須要有修行才行,雖然我們知道在於一心之運用,但是沒經修練的心是起不了作用。而這心是空空洞洞,不執不失之道心。用這個心來反奪蒼天之能源,就是體外之宇宙。由於色身是有限,而宇宙無限,因此要從宇宙之中施行奪取,才能獲取無窮之造化。
天道的五賊順逆生殺之機,小則在身內之心,大則布施於天地之間。善於用者,則能盜天地之氣,奪陰陽之造化,就能長生久視。能覺悟體察五賊順逆的是心。心,指修練人的心。天,指身外的宇宙。
3.4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手,手掌。身,身體。為求得宇宙總持之門,掌握在手,人必須能認清五賊,追根溯源,然後還歸本來,自然成為造化主人。此時無窮宇宙,如同在我掌中;萬物變化,亦好似生於自身。又手通心,亦指宇宙變化,自心了然可知。這等氣魄。若非修道之士其誰人能之。
手,手掌。身,身體。為求得宇宙總持之門,掌握在手,人必須能認清五賊,追根溯源,然後還歸本來,自然成為造化主人。此時無窮宇宙,如同在我掌中;萬物變化,亦好似生於自身。又手通心,亦指宇宙變化,自心了然可知。這等氣魄。若非修道之士其誰人能之。
手,手掌。身,身體。無窮宇宙,如同在我手掌中;萬物變化,就好像生於自身。因此要如何做,莫忘自心了然可知,故修道這也修心。
又可以說宇宙本源的道理,在於手,手又是拳,拳者權,因此能權者心,故手掌通於心,此心故為太極用之道,故打太極拳即是修道。太極拳所練之拳,為權,這個權乃心之所為,權衡陰陽,掌控五行,無不以一心惟宗。
太極拳亦是練心,此心即是太極。因此打拳上場必恭必敬,心中全然無一物,是故為無極而不動。心念忽動,太極而起,乃造化之因,所謂人未動而機先動,然後運天機之理,化拳法而出,順應天理而行,運行身體姿勢合乎道,修身以養命的理念。
因此練太極拳,先調身為入門,再者調息為次第,三者為調心,雖然練拳三者同時具有,但對初學者來說,是有次第作依循,三者同時魚與熊掌難兼,反而使之擾亂,而心不能專也,有礙其修練,待拳法至高深時,就可以以心御使,掌控自身變化,那麼自身身體變化,與宇宙運行之道,這大道相通,無用置疑。又可以說宇宙本源的道理,在於手,手又是拳,拳者權,因此能權者心,故手掌通於心,此心故為太極用之道,啟不妙哉!故打太極拳即是修道。
而太極拳所練之拳,為權,這個權乃心之所為,權衡陰陽,掌控五行,無不以一心惟宗。所以說不是練拳而已,如同形意拳不只是練拳而是練「意」,太極拳亦是練「心」,此心即是太極。因此打拳上場必恭必敬,心中全然無一物,是故為無極而不動,因此道理,故不應有無極拳,然後惶惶然,心念忽動,太極而起,乃造化之因,所謂人未動而機先動,然後運天機之理,化拳法而出,順應天理而行,運行身體姿勢合乎道,修身以養命的理念。
3.5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機,氣運變化,時機。立,遵循,依照。吾人未出生之前,元神混沌之體,謂之天性,即天生具有之秉性;既生之後,變化成為後天氣質的性,則稱人心。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動靜變化規律中無形的變化著,這就叫機心。人性的變化都是由這“機”來決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規律的道來端正人性的方向,人們才能克服一些違背自然規律的主觀慾望,達到存天理定人性。
機,氣運變化,時機。立,遵循,依照。吾人未出生之前,元神混沌之體,謂之天性,即天生具有之秉性;既生之後,變化成為後天氣質的性,則稱人心。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動靜變化規律中無形的變化著,這就叫機心。人性的變化都是由這“機”來決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規律的道來端正人性的方向,人們才能克服一些違背自然規律的主觀慾望,達到存天理定人性。
所以說天性既可化為人心,若要返歸天性,吾人要明白中間的時機與變化點,遵循天道而行,除去人心的繁複。這就是老子謂之歸根複命,回歸大道。因此宇宙本性,即是人類的本性,人心變化莫測即是宇宙變化深不可測,確立了悟天道,人道也就確定了。
人的心是禀承於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隨著的自然變化規律而變化著的,所以說人性即是天性,人們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卻又不知所以然。天之所以能夠動,地之所以靜,這也是“機”在起作用。這種“機”表現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長短,身體好壞,人格高低,事業成敗等等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規律來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練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觀規律成就事業,以天理定人性,真正達到性命雙修。
3.6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意指人性不能違背自然之規律,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達到和諧。人若違背自然運行的規律,就會造成天地反覆。
意指人性不能違背自然之規律,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達到和諧。人若違背自然運行的規律,就會造成天地反覆。
發:起始。殺:異變。機:事物的變化因由。易,變易,變化。龍蛇,此指水患地震。
天發殺機,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現象,如星體移位,隕星墜落,氣候反常,冬天變暖,久旱久澇,這樣連星際都會脫離軌道隕落災,難將至。
天發殺機,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現象,如星體移位,隕星墜落,氣候反常,冬天變暖,久旱久澇,這樣連星際都會脫離軌道隕落災,難將至。
地發殺機,就是地震、海嘯、山崩,連水中動物都會逃離爬上岸。,龍蛇不安其位,起於四野。人發殺機是講人違背人性,用所有的武器進行相互殘殺,就會造成地覆天翻,災端橫起,面目全非的場面。
3.7 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若是人合天機同發,則萬物將在一個新的基礎上定下來。因此人能合乎天道而行,則天人齊發力,則萬種變化,可以定其基矣,以上雖然說是殺機,但生殺互為根,殺機即是生機。
若是人合天機同發,則萬物將在一個新的基礎上定下來。因此人能合乎天道而行,則天人齊發力,則萬種變化,可以定其基矣,以上雖然說是殺機,但生殺互為根,殺機即是生機。
天發殺機是自然殺機,主要指自然災害:如天氣異常,山崩地裂,大水氾濫,蟲災旱災。人發殺機是人為殺機,主要指人事禍亂:如壞人當道,好人受氣,政治腐敗,經濟混亂。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著與天性相通的靈性。聖人總結出大自然的規律,盡量做到天人合一來安定社會,奠定基業。每個人的個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長處,沒有短處。
所謂伏藏,就是嚴守機密,大智若愚,唯有善於伏藏,方能用其巧,揚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揚長避短的謀略藝術。所以處事就應該不動聲色、深藏不露,使對手難測深淺,就可以發揮長處,藏匿短處了。伏藏是致勝的關鍵。
3.8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九個竅位,這九個竅位常常受到誘惑和乾擾,九竅中惟耳、目、口三者為招致精、神、氣散失之要竅,如果能夠得到動靜相宜的修煉,就能抗拒外來邪魔的入侵。
人有九個竅位,這九個竅位常常受到誘惑和乾擾,九竅中惟耳、目、口三者為招致精、神、氣散失之要竅,如果能夠得到動靜相宜的修煉,就能抗拒外來邪魔的入侵。
九竅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為七竅,也叫“陽竅”,還有“陰竅”二(尿道、肛門),合稱為“九竅”。九竅之中,惟耳目口三者為招邪之要口,耳朵聽到雜亂聲音就會精力動搖,眼睛迷於濃豔色彩就會神光鬆弛,嘴巴不停多說就會內氣散失,精、神、氣一傷,就會心緒迷亂,九竅不通,邪不可拒。但是, 眼睛總是要看,耳朵就是要聽的,口是一定要講話的,它們不可能絕對靜止,只在懂得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人才能靜觀自然,心歸淡泊,更何有邪氣之不消滅哉!
九竅之用,三要為機。三要者,機、情、性也。機之則無不安;情之則無不邪;性之則無不正。故聖人動以伏其情,靜以常其性,樂以定其機。
性,指人心。邪,邪妄。三要,指耳、目、口三寶。修練之人,要在殺機中反奪生機之妙,必須人天合發機,亦即人性合乎天性。但是人性有巧慧有笨拙,但都不要顯現出來,務使能藏伏,這才合乎天性之隱匿,故說是韜光養晦之用。而伏藏之道理,在於九竅(即耳、目、口、鼻、臍、外腎、穀道。)九竅皆邪妄出入之門戶,能招惹邪惡是非,而關鍵更在於耳、目、口三者,這三者是最重要的。耳能聽,目能視,口能說,它們可以動也可以靜。因為精通于耳,氣通於口,神通於目,動則外漏,靜則內藏,使動化為靜,則三要皆成為三寶矣。
3.9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姦:喻人的情妄與機智。國:喻人身。潰:破散,敗亡。五行相生相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榮;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氾濫;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
姦:喻人的情妄與機智。國:喻人身。潰:破散,敗亡。五行相生相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榮;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氾濫;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
火生於木,木生火後,木又被火焚燼。七情六欲的興作,心地的知覺,九竅的感應,皆依於身內的一點真性。人因貪妄世情過甚,其清靜圓明的性體,又被七情六欲掩蓋。既此,滌洗七情、妄行,返情歸性,身命方可堅固。國除奸妄,國政才能安寧。
睿通淵微,恬淡世情,看破紅塵,視功名利祿皆為幻影,故遠聲色,去貨利,“少思寡欲,見素抱朴”,塞兌閉門,含養天真,除情遣欲,返情歸性,修性煉命,與道合真。如此知之修煉者,方可謂之聖人。
所以《陰符經》講到人應該合乎自然五行規律,要修煉,精通動靜與伏藏之術。研究事物內部發展的必然規律,以智慧來防微杜漸,以法制嚴加限制。這樣的統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聖人。
四、中篇經文 富國安民的道理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五、中篇經文 真義解說
5.1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生萬物,又使萬物走向死亡,這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之道理。宇宙中的萬物都是有生到死往復循環的道理,從個體生命來看沒有一個不是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這就是天生天殺。但是從整個物種來說,那還是往復循環的發展,人通過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發展,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帶入來年春天的勃勃生機。人沒有夜晚的休息,細胞的死亡和成長過程,就沒有來日的精力旺盛。所以事物都是在生死往復循環中發展,我們必須明白這個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就是道之理也。
天生萬物,又使萬物走向死亡,這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之道理。宇宙中的萬物都是有生到死往復循環的道理,從個體生命來看沒有一個不是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這就是天生天殺。但是從整個物種來說,那還是往復循環的發展,人通過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發展,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帶入來年春天的勃勃生機。人沒有夜晚的休息,細胞的死亡和成長過程,就沒有來日的精力旺盛。所以事物都是在生死往復循環中發展,我們必須明白這個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就是道之理也。
5.2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材既安。
天覆地載,萬物潛生,冲炁暗滋,故曰盜也。盜這裡指攝取、殘害、利用、破壞等意思。天地生成萬物,萬物不知又在天地的運化之中,由少至壯,由壯以至於雕零而枯死,最後終歸於虛無。這是天地盜走了萬物的生機。
天覆地載,萬物潛生,冲炁暗滋,故曰盜也。盜這裡指攝取、殘害、利用、破壞等意思。天地生成萬物,萬物不知又在天地的運化之中,由少至壯,由壯以至於雕零而枯死,最後終歸於虛無。這是天地盜走了萬物的生機。
天地萬物胎卵濕化,百穀草木,從無形至於有形,潛生覆育以成其體,如行竊盜,不覺不知。天地亦潛與其炁應用無窮;萬物私納其覆育,各獲其安。故曰:天地,萬物之盜。
天地精華被萬物攝取,才會蓬勃生機;萬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壞,人,過多利用萬物,反而會被萬物所殘害,這三種盜用關係應該把握得適宜,才能夠使三者相安。
天地以陰陽之氣化為萬物,萬物不知其盜。萬物以美惡之味饗人,人不知其盜。人以利害之謨制萬物,萬物不知其盜。三盜玄合于人心,三才靜順于天理。
人在天地之間,既有形體與性命,得五色、五聲以快耳目,五穀、五味以養其體膚,得貨財以富其家室,這是人盜了萬物之精而得生息。
人因求生之厚,“戀香味色聲而獨法,貪嗔嫉妒,惡口妄言,殺盜邪淫”,貪名逐利,終身苦役,禍患贅羸,以至輕易喪命。這又是萬物盜去了人的生命。
天地、人與萬物三者互為資用,互為籍利。相宜平衡者,能相生相養,相輔相成,不相宜者,則相殺相害,相制相伏。
5.3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所以說:飲食應該按一定時間進行,才能調理身體健康;行動要合其自然規律,就能保證萬物安順和諧。
所以說:飲食應該按一定時間進行,才能調理身體健康;行動要合其自然規律,就能保證萬物安順和諧。
“時”者,時機也,“百骸”指身體;“理”就是調理、健康的意思;“機”者規律也。這裡講了二層意思,一是講人的合理飲食規律。萬物都有個成熟的時機,熟而食之對身體有利。二是講人與自然和諧的規律。機就是規律,動其機就是人要合乎大自然客觀規律,使大自然處於平衡和諧的狀態,這樣才能夠達到萬化安。一切興作動止仍要符合天道的造化之機。天有生殺之理,道有造化之機,天地、人、萬物三者,必順理而隨運化之機。
5.4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一般人看見神奇的事物認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並不神奇,而其實卻是令人高深莫測,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一般人看見神奇的事物認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並不神奇,而其實卻是令人高深莫測,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神是“上天垂相”。所謂上天垂相,就指現代所說的自然現象。超絕於人者曰神,德之極高者曰神,知道宇宙變化的聖人曰神。“通達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謂之神”。有些平淡無奇,屢見不鮮的事往往包涵著無數的神奇,關鍵在於人們認識和探求。
5.5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們對每一年的日數,月數按照自然規律來確定數字,大月、小月有明確規定;人們按照這樣的原理來生存、勞作。探求天地奧秘的聖人產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現。
人們對每一年的日數,月數按照自然規律來確定數字,大月、小月有明確規定;人們按照這樣的原理來生存、勞作。探求天地奧秘的聖人產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現。
睿通淵微,深知日、月運度之數、明曉萬物情理的聖人,度其時令之數,量其事物之大小而建功立業。自然而然,不假造作,至簡至易,神妙莫測,故稱“神明出焉。”
5.6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天盜、物盜、人盜,三道的規律契機,深藏於事物之中,不為天下人們的感官所察見,察知。君子發現了這種契機,就會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親身實踐,而小人發現了這種契機就會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天盜、物盜、人盜,三道的規律契機,深藏於事物之中,不為天下人們的感官所察見,察知。君子發現了這種契機,就會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親身實踐,而小人發現了這種契機就會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盜機”就是前面講的“三盜”即“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這三者關係是潛伏的契機,一般人是很難發現,而且也很難理解。君子明白這種契機是自然規律,就需要好好把握,在實踐中去體味,去正確把握,這就是智謀韜略。而小人呢?為把這種暫時的契機,通過權力去佔為私利,濫用無度,最終會因私慾的膨脹而葬送了自身。
六、下篇經文 論兵法戰術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生死之心在於物,成敗之機見於目。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生死之心在於物,成敗之機見於目。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制樂性馀,制靜性廉。天之制私,用之制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沈水入火,自取滅亡。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制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七、下篇經文 真義解說
7.1瞽者善聽,聾者善視。
瞽:無目曰瞽。利:指快利耳目,牽引神心的聲色名利等。源:根,因由。 三反:是指眼(收視)、耳(返聽)、口(希言)。三返晝夜者,時時更加詳審。
瞽:無目曰瞽。利:指快利耳目,牽引神心的聲色名利等。源:根,因由。 三反:是指眼(收視)、耳(返聽)、口(希言)。三返晝夜者,時時更加詳審。
瞽聽聾視,用志不分也。一個人如果有了某種缺陷,在身體別的部分就產生代替彌補的機能。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聽覺特別靈敏,聾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別銳利。這是因為他們少受外界干擾,身心專注一事的結果。一個人如果少受到外界干擾,靜心專注於一事的結果。因此對任何事情才能夠考慮周密,也有增長智慧,對任何事情能夠看得清楚明瞭、考慮周詳,才能夠深入探究其無窮奧妙。更上一層,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煩惱越少,心越清淨,智慧德能越增長,六根互用,任何一根都可以兼備其他五根的效用。
7.2 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斷絕所有對任何利益的希冀期待(絕利),很簡單、很單純的專心致力在某有發展性的事物(一源)上,你的用功可以得到十倍的效果。在《六韜兵法》裡太公一再強調的有四個進攻戰術的重要原則,可以簡括為“一、活、疾、烈” 四項。 “一”有 “統一、齊一和專一” 三種意義。統一是講兵力不分散;齊一是講一次發揮全體的戰力;專一是講集中兵力專攻一個目標。“活”是活潑,靈活機動,隨時變化運用。“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見利不失,遇時不疑。” “疾”與“烈”是快速而猛烈。“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疾、烈”兩個要則加上“一”,其實就是快、狠、準。
斷絕所有對任何利益的希冀期待(絕利),很簡單、很單純的專心致力在某有發展性的事物(一源)上,你的用功可以得到十倍的效果。在《六韜兵法》裡太公一再強調的有四個進攻戰術的重要原則,可以簡括為“一、活、疾、烈” 四項。 “一”有 “統一、齊一和專一” 三種意義。統一是講兵力不分散;齊一是講一次發揮全體的戰力;專一是講集中兵力專攻一個目標。“活”是活潑,靈活機動,隨時變化運用。“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見利不失,遇時不疑。” “疾”與“烈”是快速而猛烈。“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疾、烈”兩個要則加上“一”,其實就是快、狠、準。
心中納正,則耳目無邪,則身心不亂。身心不亂則精思,舉事發機皆合於天道,比之凡情,十倍利益。
晝夜表明暗、正奇、實虛。兵法上實者虛之,是反了一反。虛者實之,則再反了一反,就是二反。再實者虛之,就是反了三反了。如果反了三次,就讓人難猜多了。如果再能多反幾次,就更難猜了。所謂三反,並不限於反三次,表籠統的多數。
斷絕所有對任何利益的希冀期待(絕利),很簡單、很單純的專心致力在一件事物(一源)上,就可以得到十倍的效果。依此不斷的晝夜重複用功,就能得到萬倍的效果。
妄想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絕此利之一源,則萬有皆空,目不外視,耳不狂聞,心神專一,諸慮俱息,勝於用師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誠去妄,朝乾夕惕,晝夜殷勤,十二時中,專心致志,精義入神,無有間斷,漸歸於制善無惡之地,勝於用師之功萬倍。
妄想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絕此利之一源,則萬有皆空,目不外視,耳不狂聞,心神專一,諸慮俱息,勝於用師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誠去妄,朝乾夕惕,晝夜殷勤,十二時中,專心致志,精義入神,無有間斷,漸歸於制善無惡之地,勝於用師之功萬倍。
目能視者,形與色也。耳能聞者,音與聲也。目張則視馳,引神則凝於一方,耳聞則精散,導意偏注於一隅。既此,瞑目不視,其神自然歸原。塞耳不聽,其意自然返本。這都是初步練禪定的功夫,更上一層,則應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7.3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生死之心在於物,成敗之機見於目。
心:指人心。目:指眼睛。人生之初,心本虛空,漸為外物所擾,因而產生各種念想,損人心性,損盡則死。修道下手,還虛第一,蓋 “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虛,反而自惹魔障,壞我功修。故須收心離境,聚性止念。其機在目,神生於心,發於二目,乃丹動之樞機。內視、採藥、烹煉、養胎及制出神等等,均以目為機。
心:指人心。目:指眼睛。人生之初,心本虛空,漸為外物所擾,因而產生各種念想,損人心性,損盡則死。修道下手,還虛第一,蓋 “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虛,反而自惹魔障,壞我功修。故須收心離境,聚性止念。其機在目,神生於心,發於二目,乃丹動之樞機。內視、採藥、烹煉、養胎及制出神等等,均以目為機。
心之所動,欲貪物景,不知不覺,又被物景盜入死地。然則心之有此動機者,是因眼目能視之故,目開心動,心動神馳,追逐物景,迷於世情,紛擾靈根,不能常清常靜。欲脩大道者,首先戒慎,目不妄視,冥目淨心。目者,一身之戶牖,三要之最先,其官司視。心靈寓之則能見,見則愛,愛則欲得。私慾一萌,流而不反,故心喪於物也。《老子》曰: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非不視也,但不見有可欲者耳。
人接觸事物的第一信號是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說一個人的眼睛對人的生死奧秘起到了重要作用。《陰符經》就提出了“生死之心在於物,成敗之機見於目”的道理,一個人的心念起滅也是對物慾的追求多少而決定,而一個人的事業得失成敗奧秘在於你的一雙眼睛。所以修道者就要清心寡欲,身外之物不可多求。心有物造,目觀心動,只有寡欲,才能心目機合,達到處理事物完善。
7.4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天:指天道。天沒有主觀心施恩於萬物 (三輪體空),天給萬物以空氣、陽光、雨露,萬物感受到莫大的恩惠。就像春天來了,一陣迅雷烈風,萬物蠢然萌動,生氣盎然。天之氣鼓而成雷,噓而成風,迅雷震之而萬物發生,烈風吹之而萬物榮旺。發生榮旺,萬物皆蠢然無知,出於自然,此無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
天:指天道。天沒有主觀心施恩於萬物 (三輪體空),天給萬物以空氣、陽光、雨露,萬物感受到莫大的恩惠。就像春天來了,一陣迅雷烈風,萬物蠢然萌動,生氣盎然。天之氣鼓而成雷,噓而成風,迅雷震之而萬物發生,烈風吹之而萬物榮旺。發生榮旺,萬物皆蠢然無知,出於自然,此無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
7.5 制樂性餘,制靜性廉。
餘:往來自如,變動不拘,不留不滯,不染不著。廉:性體圓明,不染一塵,湛然清徹,廉明清潔。常人以為身得安逸,口得香味,形得美服,目得好色,耳得好音,富貴壽善者,是為制樂。有道者則認為,制樂是無為自然,坦蕩平夷,性全圓明不虧,不妄勞心力,逍遙方外,“縱橫自在無拘束,心不貪榮身不辱。閒唱壺中白雪歌,靜調野外陽春曲。不貪不著,自在寬餘。一個守靜制極的人,一定是清靜寡欲,廉明正直的。
餘:往來自如,變動不拘,不留不滯,不染不著。廉:性體圓明,不染一塵,湛然清徹,廉明清潔。常人以為身得安逸,口得香味,形得美服,目得好色,耳得好音,富貴壽善者,是為制樂。有道者則認為,制樂是無為自然,坦蕩平夷,性全圓明不虧,不妄勞心力,逍遙方外,“縱橫自在無拘束,心不貪榮身不辱。閒唱壺中白雪歌,靜調野外陽春曲。不貪不著,自在寬餘。一個守靜制極的人,一定是清靜寡欲,廉明正直的。
制樂的人,心胸坦蕩,性有餘閒。制靜的人,心性收斂,廉而不失。修煉的人悟到虛靜之時,心清淨無染,自性裡的智慧德能,自然顯現。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自在消遙,達到制樂制靜的境界。此即老子所謂“致虛極,守靜篤”。
7.6 天之制私,用之至公。
天道自然規律也可以說是自私的,人為不可能刻意去改變它。自然之道根據物的不同特點使之成長發展,沒有遺棄其中的任何一物,從運用角度看可以說是大公無私的。
天道自然規律也可以說是自私的,人為不可能刻意去改變它。自然之道根據物的不同特點使之成長發展,沒有遺棄其中的任何一物,從運用角度看可以說是大公無私的。
天道默默,行於無象,運於無形,為物不貳,制私也;四時行,萬物生,制公也。天無不覆,地無不載,雨露不偏施。天道默默,制私也;四時行焉,制公也。老子曰: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夫唯不爭,故無尤。”
7.7 禽之制在氣。
禽:擒,意為俘獲。箝制,致敵於死命。制:制裁、箝制,使其敵方失敗,氣:氣勢。人或動物所表現出來某種力量的趨勢,也指士氣。動物禽獸存在自然競爭的法則,以小勝大在於一鼓作氣征服對方,玄龜食蟒,顫隼擊鵠,黃腰啖虎,飛鼠斷猿,蜍蛭嚌魚這些現像都存在。
禽:擒,意為俘獲。箝制,致敵於死命。制:制裁、箝制,使其敵方失敗,氣:氣勢。人或動物所表現出來某種力量的趨勢,也指士氣。動物禽獸存在自然競爭的法則,以小勝大在於一鼓作氣征服對方,玄龜食蟒,顫隼擊鵠,黃腰啖虎,飛鼠斷猿,蜍蛭嚌魚這些現像都存在。
老子曰:“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養生之術,全在擒縱與制服氣,使氣與元神合一,神不離氣,氣不離神,神氣相守,合凝歸一,長生之道自悟,金丹不煉自成。又如飛禽善於操持並能制氣者,可以任意飛翔。常言道:“載舟覆舟皆是水,成聖成凡總由心。”均在於擒制之術。制服的訣竅在於氣,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7.8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生與死是互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這是宇宙新陳代謝的客觀規律。同樣有恩害相生,若人害裡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於害,若人恩裡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於恩。
生與死是互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這是宇宙新陳代謝的客觀規律。同樣有恩害相生,若人害裡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於害,若人恩裡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於恩。
7.9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愚人:常人,一般的人。我:指修道之人。天文地理,五行變化是自然規律。日、月、星、辰、風、雲、雷、雨,是天之現象,故稱“天文”。河海山川,金石草木,是地之著表,故稱“地文”。天、地、人及萬事萬物,雖參差不等,其運化之道,是統歸為一體,互感形成。
愚人:常人,一般的人。我:指修道之人。天文地理,五行變化是自然規律。日、月、星、辰、風、雲、雷、雨,是天之現象,故稱“天文”。河海山川,金石草木,是地之著表,故稱“地文”。天、地、人及萬事萬物,雖參差不等,其運化之道,是統歸為一體,互感形成。
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拘泥於一隅,死守於一方,不通權達變者,故謂之“愚”。愚人見天有文,地有理,以為聖也,不知其所以聖。
星辰順序,河海靜默,山岳穩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時和歲稔,這是天地文理之順。星辰失行,四時錯亂,旱澇不均,河海不靜,山崩地裂,草木不生,飢年荒歲,這是天地文理之逆。愚人認為天地文理的順逆是天地造就,神聖注定的制理,不可改變,無法更移,故只能生恐懼之心。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環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為聖矣。我以時之文,物之理,而知天地之所以聖。天文有時,地理有物,哲知也。此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制於通乎晝夜,而與造化同體,動靜無違也。天地神道不可見,因物以見之,觀於物之生死有時,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環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為聖矣。我以時之文,物之理,而知天地之所以聖。天文有時,地理有物,哲知也。此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制於通乎晝夜,而與造化同體,動靜無違也。天地神道不可見,因物以見之,觀於物之生死有時,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7.10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
虞,猜測。奇:是奇蹟。期:期待。聖:指智慧超群的人。智慧超群的聖人是定靜如愚,實不愚,聖道自然,不在奇。大智若愚的的慎行是修真的極好素質,大巧若拙的平常心是不奇之奇。觀天之運四時,察地之化萬物,無所不知,而蔽之以無知。知四時之行,知萬物之生,皆自然也。
虞,猜測。奇:是奇蹟。期:期待。聖:指智慧超群的人。智慧超群的聖人是定靜如愚,實不愚,聖道自然,不在奇。大智若愚的的慎行是修真的極好素質,大巧若拙的平常心是不奇之奇。觀天之運四時,察地之化萬物,無所不知,而蔽之以無知。知四時之行,知萬物之生,皆自然也。
人以驚世駭俗為神聖,我以和光同塵為神聖。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測來看待聖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測來看待聖人;有些人以神奇、神異創造奇蹟是聖人,我就不認為聖人是有神奇、神異的。
有些愚蠢的人認為聖人神奇多變,機智莫測,是令人感到驚奇,其實修道之人也是普通的人,只因為注重身心雙修,以道修德,看上去愚愚笨笨,其實智慧超群,大智若愚。聖道自然在於守靜,靜制虛得用奇器為真功夫,動植生靈,皆為道侶。浮躁、欺詐、虛榮得一時之私利來看待聖人,或者以神奇、神異、矯強作用來看待聖道都是錯誤的。
智慧超群的聖人是定靜如愚,實不愚,聖道自然,不在奇。大智若愚的的慎行是修真的極好素質,大巧若拙的平常心是不奇之奇。有些愚蠢的人認為聖人神奇多變,機智莫測,是令人感到驚奇,其實修道之人也是普通的人,只因為注重身心雙修,以道修德,看上去愚愚笨笨,其實智慧超群,大智若愚。
7.11 故曰:沈水入火,自取滅亡。
人之慳貪恩愛,如水淵也;酒色財氣,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窮天地造化之道,不究聖功性命之學,自暴自棄,以假為真,以苦為樂,沉於水淵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曉,自取滅亡,將誰咎乎?
人之慳貪恩愛,如水淵也;酒色財氣,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窮天地造化之道,不究聖功性命之學,自暴自棄,以假為真,以苦為樂,沉於水淵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曉,自取滅亡,將誰咎乎?
那些認為追逐私利,放縱慾望,還以為這就是比別人高得多的聖人,這種看法是絕對錯誤的,實際上他們是給自己掘好了墳墓,有如沉溺在水中,投入於火海,也必然自取滅亡。
7.12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靜:指安靜,守靜,以靜應動。浸者,浸潤,充滿,浸潤漸入之謂,亦自然之義。勝:勝利、主宰,這裡指事物運動發展。
宇宙大自然的運動規律是以靜應動,所以天地萬物才能夠蓬勃生長;天地萬物的產生、形成、發展的過程就是自然之道,道是高深莫測,寂然無聲,就是制靜,靜是和諧之境界,由於它制靜,所以無所不包。凡屬有形有氣的物質,都從此而誕生。
靜:指安靜,守靜,以靜應動。浸者,浸潤,充滿,浸潤漸入之謂,亦自然之義。勝:勝利、主宰,這裡指事物運動發展。
宇宙大自然的運動規律是以靜應動,所以天地萬物才能夠蓬勃生長;天地萬物的產生、形成、發展的過程就是自然之道,道是高深莫測,寂然無聲,就是制靜,靜是和諧之境界,由於它制靜,所以無所不包。凡屬有形有氣的物質,都從此而誕生。
自性清淨無為,真空妙有,能生萬物。「靜」生萬物,「動」成變化之理,動靜本是相對存在,動爲陽、靜爲陰,陰陽相推,方見變化。「靜」屬自然之道,以生萬物,「動」屬變化之道,以見道之作用。靜爲體、動爲用。
浸乃動之微,言天道運動,觀察起來肉眼不能直接覺察,所謂「天地密移,疇覺之哉」。隨不能直觀感覺,但日月往來,陰陽推移,來體現天地之道「浸」的幾微變化。即是法天則地創奇門,以體天地之道,以類萬物之情。天地萬物運動規律是浸透著,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事物都是正反、陰陽兩面的對立統一運動而推動事物的發展。由於陰陽二氣的推動,大自然變化才順利啊。道運行於天地之間,形成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在天地之間整年間從沒出現過平衡的現象,而是相互更替,相互為消長的發展。比如一年四季都是陰陽交替的過程。
運轉亡已,天地密移,疇覺之哉?故物損於彼者盈於此,成於此者虧於彼。損盈成虧,隨世隨死。往來相接,閒不可省,疇覺之哉?凡一氣不頓進,一形不頓虧;亦不覺其成,不覺其虧。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態,亡日不異;皮膚爪髮,隨世隨落,非嬰孩時有停而不易也。閒不可覺,俟至後知。」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無形無名,自然制靜之道。然靜者動之基,靜極而動,天地萬物即於此而生焉。
惟其浸潤自然,動不離靜,靜不離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故陰陽勝。動為陽,靜為陰,動極而靜,靜極而動,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推,四時成序,萬物生成,或變或化,無不順之,造物者豈有心於其間哉?蓋以自然之道無形,無形而能變化,是以變化無窮也。
7.13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違:違抗,改移。制:制訂,採用。契:契合,規定。所以,深思熟慮的聖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違抗,所以順其自然,對它加以控制和利用。懂得自然之道,與天地合德者。惟與天地合德,故不違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變通,與天地同功用。他們懂得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只有很好的加以控制和利用,與天地同功用。叫借天地之力為我所用,與天地同功用。如《三國演義》火燒赤壁裡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東風是不可能藉的,無非是諸葛亮知道自然之道,一年四季陰陽氣候變化中,冬制前後三天必然有陽生,形成東風天氣,這就是與自然合德者,對自然加以很好的控制和利用。
違:違抗,改移。制:制訂,採用。契:契合,規定。所以,深思熟慮的聖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違抗,所以順其自然,對它加以控制和利用。懂得自然之道,與天地合德者。惟與天地合德,故不違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變通,與天地同功用。他們懂得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只有很好的加以控制和利用,與天地同功用。叫借天地之力為我所用,與天地同功用。如《三國演義》火燒赤壁裡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東風是不可能藉的,無非是諸葛亮知道自然之道,一年四季陰陽氣候變化中,冬制前後三天必然有陽生,形成東風天氣,這就是與自然合德者,對自然加以很好的控制和利用。
7.14 制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平靜就是事物恢復了本性,恢復本性才是事物的常態。達到守靜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樂律和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靜才能夠深思熟慮,冷靜考慮,冷靜分析。律曆:指樂律和曆法。靜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只有靜才能體悟天道,才能識別五賊,才能天人合發,才能反奪造化。一切修為,都是從靜中自然生出,這是律曆所不能規定的。達到守靜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樂律和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平靜就是事物恢復了本性,恢復本性才是事物的常態。達到守靜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樂律和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靜才能夠深思熟慮,冷靜考慮,冷靜分析。律曆:指樂律和曆法。靜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只有靜才能體悟天道,才能識別五賊,才能天人合發,才能反奪造化。一切修為,都是從靜中自然生出,這是律曆所不能規定的。達到守靜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樂律和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7.15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
奇器者,聖智也。天垂象,聖人則之。推甲子,畫八卦,考蓍龜,稽律曆。則鬼神之情,陰陽之理昭著乎象,無不盡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轉而用之。神出鬼人,萬明一矣。
奇器者,聖智也。天垂象,聖人則之。推甲子,畫八卦,考蓍龜,稽律曆。則鬼神之情,陰陽之理昭著乎象,無不盡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轉而用之。神出鬼人,萬明一矣。
古人創造了奇門遁甲,推算出萬物生長與萬象紛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擺出神機妙算和伏藏的機道。並且用奇門遁甲中陰陽相勝之術不僅用於治國治軍,還被用於卦象測算中去了。
這八句,是奇門遁甲最早的記載,也是其總綱。奇門遁甲以易經八卦為基礎,結合星相曆法、天文地理、八門九星、陰陽五行、三奇六儀等要素,是我國預測學中集大成者、是易經最高層次的預測學。奇門遁甲中將一切事物的成敗歸納為五大因素,即天時、地利、人和、神助,格局組合。
八卦變異之伎,從是而生。上則萬象,下則萬機。用八卦而體天,用九疇而法地。參之以氣候,貫之以甲子,達之以神機,閉之以詭藏,奇譎之蕩自然也。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7.16 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陰陽相勝之術是陰陽相推之術的更進一步,陰陽相推之術是說陰陽兩面這對矛盾勢力運動都能推動事物前進,採取漸進、擴散、推動、滲透其細微組織而後消滅它;陰陽相勝之術卻是指敵我雙方都運用陰陽相推之術來爭取自己一方勝利。所以陰陽兩面這對矛盾勢力運動,不論是用陰的一面,或者是用陽的一面,不論白晝行動或夜晚行動,不論進攻或防禦,都可取勝。這就是陰陽相勝之術的特點。通過陰陽相勝之術可以取得戰爭必勝的道理。
陰陽相勝之術是陰陽相推之術的更進一步,陰陽相推之術是說陰陽兩面這對矛盾勢力運動都能推動事物前進,採取漸進、擴散、推動、滲透其細微組織而後消滅它;陰陽相勝之術卻是指敵我雙方都運用陰陽相推之術來爭取自己一方勝利。所以陰陽兩面這對矛盾勢力運動,不論是用陰的一面,或者是用陽的一面,不論白晝行動或夜晚行動,不論進攻或防禦,都可取勝。這就是陰陽相勝之術的特點。通過陰陽相勝之術可以取得戰爭必勝的道理。
昭昭:光明,謂明辯事理。 《盂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謂:賢能者以他的明辯事理,使人也明辯事理。這裡是指奇門遁甲這個神秘的《易》學,不僅僅用於戰爭,而且也被那些明辯事理的賢能者用於卦象測算中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