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5日 中國時報
選擇在聯合國召開全球氣候變遷峰會前夕,將近一個半世紀前,以投入石油開採致富的洛克斐勒家族,成為「全球撤出投資聯盟」(Global Divest-Invest Coalition)宣布簽署撤資承諾書的新成員。「洛克斐勒兄弟基金會」與其他熱衷慈善事業的富豪們,於22日宣布,將從石化燃料的投資中撤出500億美元的資金。
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知名度與影響力的洛克斐勒家族此一宣示,無疑給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的召開,打了一劑強心針。事證顯示,因為氣候變遷所導致全球各地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加劇,也帶來各式各樣的天災,或更精準的說是源自於人禍。而極端氣候的出現,肇源於從工業革命以來,不斷累增的碳排放量,不只讓人們切身感受到空氣污染乃至霧霾的毒害。超過地球大氣層所能承受的碳排放,也導致溫室效應的出現。而在這整個的人類自我毒害地球的過程中,從石油開採進而發展出的龐大石化產業,無疑是加劇氣候變遷的重要推手。從這個角度來看,因石油開採與石化業而發家致富的洛克斐勒家族,同意成為加入簽署撤資承諾書的新成員,其自覺昨是而今非的道德勇氣,自然是值得肯定。我們也期待能因而讓已倡導逾4分之1世紀的永續發展,能夠從概念的傳揚,進階到實際行動的全面開展與落實。
然而,即使過度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愈加明顯,極端氣候所引發的災變愈加頻繁,追求永續發展也成為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的時髦詞語,甚至在聯合國召集下,也先後制訂了「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等重要國際協議。但在聯合國高峰會召開之前,「全球碳計畫組織」21日公布的一份氣候變遷追蹤報告,卻殘酷的指出,預估2014年的全球碳排放量仍持續創新高。單是燃燒石化燃料與生產水泥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由2013年的360億公噸,增加到今年的370億公噸,上升比例達2.5%。
全球碳排放量的持續增長,不只可見諸於石化、水泥等相關產業的「不懈貢獻」。許多國家的表現,同樣也不遑多讓。根據統計,2013年全球碳排放量位居前3名的是中國、美國和印度。以中國而言,預估今年全球的碳排量將上升4.5%達到104億公噸,不只超越美國和歐盟的總和,其成長更比全球平均值高出2個百分點。
然而,這3個全球碳排大國,迄今卻以各種不同的理由,拒絕加入以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為成立宗旨的「京都議定書」。
檢視這2個截然不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走向,一方面倡導節能減碳,追求永續發展的聲音響徹雲霄;另方面全球的碳排放量還是持續有增無減。
一方面前有率先倡議「永續發展」的唐獎第一屆永續發展獎得主布倫特蘭女士,與家大業大的洛克斐勒家族後知後覺的宣布跟進;另方面中國、印度等排碳大國還是以發展經濟的大帽子不願簽署接受節能減碳的國際規範,甚至連美國國會也基於保護相關產業維持國際競爭力的理由,遲遲不願通過相關國際協議。
透過這種相互矛盾的對照,不只凸顯環境永續議題的知易行難,更凸顯人們(當然包括國家)在面對眼前利益與未來災禍時,通常總是短視近利。在這種心態,洛克斐勒家族宣告退出石化產業,一方面固然可以得到掌聲。另方面可能有更多的各國石化業者,正在見獵心喜而摩拳擦掌規劃如何填補洛克斐勒家族退出後所留下的市場空缺。
同樣的,中國其實明明已經深受霾害之苦,也聲稱要加大力度整治,但拒絕簽署加入「京都議定書」的態度未見動搖。新一輪的全球氣候高峰會,寄望能夠在明年底前,制定新的氣候協議,前景似乎也難樂觀。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南非大主教屠圖最近也公開呼籲停止所有新的石化燃料探勘,強調「我們不能像沒有明天那樣,持續不斷地沉溺於石化燃料,否則我們將真的沒有明天。」旨哉斯言,但現況卻是「明日過後」的電影劇本正在熱映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