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政衝擊》
淨零新挑戰 環境部提3對策
美雖弱化減碳執行仍為全球淨零驅動者,台灣要發展綠色供應鏈
2025.04.18 03:00 工商時報 林于蘅
環境部長彭啟明17日表示,美國變局帶來淨零工作的新挑戰,
但我國淨零目標不變,並預計在2025年底COP30前將提出國家NDC3.0目標,
讓轉型更為具體;
為此,提出三大因應對策,盼藉由全球供應鏈重組、
建立特色綠色供應鏈等做法,邁向國家減碳新目標。
彭啟明指出,川普上任後宣示退出巴黎協定,預計2026年1月27日生效,
即便當前受約束,減碳承諾仍具有效力,但預期美國後續將弱化減碳策略
的執行。
但他日前也曾分析,由於氣候科技的領先,美國依然是全球淨零的驅動者。
彭啟明強調,2050淨零碳排仍是全球共識,
國際上對2035年的NDC3.0具有高度共識,現已有19個締約國提交,
尚未有任何國家宣布退出或放棄。
然而美國實施對等關稅,除衝擊經濟成長,也將對國家整體溫室氣體排放減量
產生連帶性影響。
彭啟明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我淨零進程3大風險,
一、全球恐因供應鏈受阻,推升綠能設備成本增加,
二、全球對綠能投資信心和減碳的企圖心將顯著受挫,
三、預期化石燃料價格會開始降低,將出現能源價格競爭性。
淨零目標不變! 環境部盤點「3風險3對策」
為此將提出三大因應對策,分別是:
一、將協助產業降低減碳成本,朝向綠色低碳供應鏈發展,
並提供受衝擊產業輔導措施。
二、因應關稅衝擊,將加速產業進行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
提高產品競爭力。
三、擴大綠領人才培訓,提供受衝擊勞工再就業與綠領轉職機會,
並透過綠色成長基金投資發展淨零創新技術,「化危機為轉機」,
啟動台灣綠色成長新動能。
同時,因應歐盟CBAM將在2026年上路、2027年2月開始付費購買憑證,
彭啟明說,
我國正在制定台版CBAM保障台企,
首波將針對進口鋼鐵、水泥業者進行試申報,
避免東南亞等未實施碳費稅國家進口產品與我國企業產生不公平競爭。
為提升政策執行力並減輕企業負擔,環境部將建立碳盤查資訊大平台,
並完備碳足跡資料庫,讓企業未來面對國際關稅時,能了解自身排放量。
也將
擴大政府綠色採購至2030年10%的規模,約達1,600億元,
並以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支持企業轉型所需資金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